考研分数(考研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考研分数,考研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在考研分数线出来以后又不少同学联系我询问读研问题。此前我也担任过班主任,班上的深造率到达了97%。加上最近和18级参加考研的一些同学交流,对考研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接下来会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谈一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希望能够帮助到今年考研的同学们。由于我本人在电子学院微电子/集成电路方向招生,因此可能谈的看法会基于这个方向展开。其他专业或者其他方向的需要结合自己报考专业的情况谨慎参考。”

——黄乐天

1. 明确自己所处的排位

考研分数出来以后距离分数线的确定还有一段时间,但大家都已经拿到分数了。有些同学分数比较高,这部分同学自然目标很明确,就是准备复试。但有一部分的同学的分数并不是那么高。尤其是部分同学处于300分左右这样一个不尴不尬的境地,对这部分同学来说应该心理上非常的受折磨。

这时候首先要做的事情还是尽量多的收集信息,明确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样的位次上。在今天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有时候由于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包围而丧失了去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些学校会直接公布分数段对应的排位以及拟录取人数,那么很容易的就可以判断出自己所处的排位。排位低于录取人数120%以上或更多的情况下,基本就得选择别的出路了。但有些学校并不公布排位,这就需要更多方位的去打听信息了。

一般考本校可以通过对周围同学的调查和咨询辅导员之类的,掌握大致的排名情况(但也可能不完全精准)。而考外校如果还不知道排位的话,那可能就比较难了。现在有一些公众号如“电路和微电子考研”之类的,在搞一些所谓的“报分”。但这种是极不准确的,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报分的,通常愿意报分的都是考的不错的。不过通过那些已经报出来的分数和自己打听到的一些情况可以做一点印证,判断出今年比去年以及前年各科成绩总的是便高还是偏低,大致偏差是在多少。根据这个情况再去对比往年录取分数的分布情况,就可以大致判断出自己的分数是高还是低。U1S1,这些公众号统计的往年录取分数情况还是很准确的。因为录取完毕后所有人的成绩会有几天的公示期,因此这些公众号按照去年录取情况统计出来的数据还是比较真实的。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只去盯着划出来的分数线看,没有多大意义,尤其是对于专硕而言。因为目前专硕的一些特殊而复杂的原因,如果你想考全日制而坚决不读“非全”的话,专硕的分数线几乎没有参考价值。下图是“余哥成电考研”公众号统计的2021年集成电路方向专硕的录取情况(仅参考,非官方数据),各位再去对比一下2021年的划线大概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2. 排位不高应积极寻找“出路”

如果已经明确了自己分数不够高,那么就要及早考虑别的出路。别的出路主要包括了调剂和出国/境深造两个选择。

首先说说第二个选择。这个方向上我研究的不多,就简单说说。其实我校各个学院和国/境外高校,尤其是是港澳地区、新加坡、韩国、日本等都有一些合作项目。通过这些合作项目每年都有部分考研落榜的同学实现了深造。当然,这个选择也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就是大部分情况下花费要远超国内,其次就是一般情况下也很难去到所谓的“名校”。这种情况适合于家庭条件较好,且不排斥出国/境深造的同学。具体的可以找你们的辅导员咨询。

对于调剂就相对比较复杂了。简单的来说可以分为院内调剂、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所谓的院内调剂就是考某个学院在学院内部不同学科或不同方向之间调剂。所谓校内调剂就是在学校内部不同的学院之间调剂。所谓校外调剂就是在报考学校之外寻求调剂。

调剂要注意几点:

1)“保护第一志愿”始终是调剂的最大原则,不管最后执行的方式或者流程如何,调剂始终是“二次”选择;

2)对于调剂需要走较为复杂的流程,但并不意味着调剂可以等到最后关头再联系,应及早积极的联系。

3)对于不同学院不同学校的调剂规则和政策一定要熟悉,对于学校内部“可调剂”的指标要清楚,而不要糊里糊涂。

前面说的比较抽象,后面就我知道的情况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认识。例如我所在的电子学院,专硕的“电子信息”有03物理电子学04电路与系统05集成电路工程06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7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共5个方向。一般情况下04电路与系统05集成电路工程由于本科对应专业开设多、目前行业比较“热门”等原因“报录比”一直较高。而03物理电子学和07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由于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导致对口的本科专业院校偏少,可能会出现上线人数小于录取人数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就会进行“院内调剂”,就是报考04、05方向的同学可以自愿调剂到03和07方向。但调剂时有一定的规则。在较早时间是在出分数线时划定调剂线,调剂线一般高于03和07方向的分数线但低于04、05方向的分数线。高于调剂分数线的同学就可以自愿选择调剂到03和07方向。以前是按照先调剂再复试的原则。而近年来为了更加规范,把复试分为了多轮。这样从实施上更好的落实了“保护第一志愿原则”。当然,今年如果采取什么样的调剂和复试流程,各位同学还需要密切关注学院发布的相关政策。

如果分数更低一点的同学,如不到300分或者说刚刚300分的同学。校外调剂就是必须要考虑和重视的事情了。但校外调剂确实很复杂,细节我也没有深入研究所以不好细说。但我们学校的同学都可以注意的一点是,除了普通的高校和中科院系统以外,我国其实各大军工产业集团下属的研究所也是具备研究生培养资格的单位,例如中电、中船、中航工业等等。这些研究所每年的招生资格很少,但确实有培养职能。一般第一年会和某个高校合作,在高校对口专业去上课,第二、第三年到所里开展课题。

而如果成绩再差一点,直接就到没有比国家线高多少的程度。如果又不想“二战”,那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不得不考虑的选项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探索方向,近年来确实经历了多次变革,政策也屡次三番进行调整。所以是否选择“非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各位同学仔细分清楚不同学校“非全”培养的模式。另外大家也要注意自己以后如果是选择到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自己的能力或者说技术产出才是第一位的。当然,如果是有别的想法,那么政策的限制和未来潜在风险也是有要考量的。但毕竟人在很多时候选择并不能十全十美,尤其是在自身条件还不太过硬的时候。

3. 何为“专项”

本来想把“专项”作为上一节最后一段话提一下的,但发现“专项”还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于是单列一节来详细谈一谈。

首先谈一下何为“专项”,“专项”其实是一种专业学位研究生名额的分配模式,也是专业学位硕士改革过程中一种配套的措施。专业学位硕士的改革方向必然是向“高级应用人才”方向转变,进而服务于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然要求深度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如果和重点企业合作,以企业提供课题经费和研究平台为切入点合作,定向招收以后要研究该企业给出课题的研究生的“专项”就是所谓的“企业专项”。而通过设立区域性的研究院,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核心的“专项”就是所谓的“研究院专项”。在复试之前考生可以选择是否填报某个“专项”,以便更好的组织复试。

“企业专项”一般是由中电、中航、航天科工等我校重点合作的企业/研究所提供。通常是以和导师项目合作的形式,提供研究生在读期间要从事的一些课题,有时候还会要求研究生前往企业进行“合作研究”。而“研究院专项”则是我校建立的各区域性研究院提供,一般要求在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有部分研究院还要求研一上课也在研究院进行。通常研究院作为当地政府招才引智的一个重要抓手,为吸引高水平的同学前往会提供相应的配套措施。以我较为熟悉的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为例,研究生一年级在校本部进行课程学习,二三年级跟随导师和团队在湖州开展科研及产业应用实践。研究院会为专项的学生提供、免费住宿学费报销、每月的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研究院的办公条件、实验平台等也显著好于校内普通科研团队。湖州区位交通很好,在长三角中心腹地,离杭州、上海、南京、苏州、合肥都很近。因此有很多同学是主动要求报考专项,尤其是一些家本身就在华东地区、习惯江浙地区饮食习惯的同学。

所以大家不要刻板的认为“专项”就是招收调剂的同学,实际上这二者之间并无直接联系。去年一位380多分报考我的同学一开始就主动声明要报考长三角研究院(湖州)专项。如果对于专项招生有意向应该尽早联系而非将其作为“备胎”,更不要和调剂混为一谈。

至于专项的名额分配问题,其实是和导师本人有很大关系。例如“企业专项”一般是要求导师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或有联合项目。而“研究院专项”则是看导师是否入驻了研究院并愿意申请专项指标招收。这个指标分配每年都会有所变化,所以有意报考专项的同学应该提前和导师沟通一下并关注各学院研究生科公布的具体指标。

4. 关于联系导师

分数出来以后要不要联系导师以及如何联系导师一直是考研的热门话题之一,各方给出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这其实是和各校招生培养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下面我以一个导师的角度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谈一些看法。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导师在现行研究生招生录取中的作用,应该明确的一点是导师本人不具备招生录取的权力,包括学院也只能出“拟录取名单”。任何考前导师明确的承诺录取其实都没有实际意义。目前的复试已经比较规范,通常是由学院统一组织,同一团队的导师是打散到各个复试组内进行参与复试。复试过程也对于参与复试的人员有非常严格和规范的要求,例如全程录音录像、不允许接打手机、实行“抽题”、不允许暴露个人信息等等。因此导师对于复试过程的影响几乎是没有的,实际上也是不允许的。

因此我们应该把复试后的到拟录取这个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参加复试,这个复试是由各个学院组织的,决定的是报考的同学是否被录取。而第二个阶段是已经确定上线以后,有一个已录取同学和导师的“匹配过程”。可以浅显的理解为前者决定了你能不能读研,而后者决定了你跟着哪位导师读研。

那么这样一来联系导师的意义在哪里呢?我认为最大的意义还是在于对于以后读研方向的选择。目前研究生招生普遍按一级学科或一级学科下的方向(原二级学科)进行招生,同一个学科内的导师所从事的研究领域还是差距很大的。而目前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是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类似于“师傅带徒弟”。虽然研究生期间从事的具体课题会随着导师承接的科研项目有所不同,但不太可能出现非常大的差异(除非这个导师下决心切换自己的研究方向,这种情况在现在科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例如我的研究方向始终是围绕的着系统级数字芯片设计方法展开的,虽然在我过去十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具体的科研项目做过很多,但基本就围绕着专用处理器/加速器设计、片上系统、片上通信与片上网络这么几个关键词展开。通过在我的指导下做课题更多的是掌握架构设计与定义、软硬件协同设计、系统建模之类的知识。如果哪位同学想在我的指导下做科研学习到模拟集成电路、功率半导体器件之类的知识那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同学认为读研什么方向无所谓,反正读个研究生就可以了。那确实就没有联系导师的必要,反正确保复试上线哪位导师那里还有招生名额就去哪里就好了。但大部分选择读研的同学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应该对于研究生生活还是有所期待的。因此还是建议大家可以积极的和意向导师沟通一下。

如果说还有别的需求,例如想通过硕博连读的方式读博的同学,那更应该积极联系导师。尤其是具有博士招生资格的导师。

5. 关于准备复试

在上一部分已经说了,目前的复试已经非常规范。相关的复试流程和复试范围都会提前公布。因此各位同学在准备复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阅读复试流程和规范,严格按照要求准备复试。

我这里重点强调一下面试环节。由于疫情的影响,研究生面试已经连续两年采用线上面试的方式进行。今年看这种疫情防控的态势,在我国防疫政策没有重大转变以前应该还是会继续采用线上面试的方式。相比于线下面试,在线面试容易更出“状况”。

首先是网络条件要充分检查好,双机位等复试要起的设置要提前按规定进行演练。在过往我参加的线上面试中有多名同学(虽然比例不高)出现由于网络不好而导致掉线、听不见声音等等,非常影响面试的节奏。

其次就是要找一个比较好的面试环境。有些同学为了有个好的面试环境,往往会选择去宾馆开一个房间或者找短租房,但这恰恰是隐患非常大的。因为宾馆/短租房的外部环境和突发事件往往是你难以控制的,甚至不如就在寝室面试。我印象较为深刻的是有一位考生在宾馆参加在线面试的时候,旁边的电话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响了,而且还不止响了一次。虽然面试老师都很有涵养的不受干扰继续提问,但这位同学很明显已经被电话铃声完全打乱了回答思路。最后基本是强忍着回答完毕,我想我如果是他结束面试以后第一件事一定是把那个电话机给砸了。如果没有更好的面试场所,面试完全可以在寝室进行。届时同寝室的同学可以在寝室外面等会并帮助维持一下寝室环境,毕竟同寝室的同学恰好在同一个时段面试的情况还是不容易遇到。如果遇到了也可以考虑和旁边寝室协调一下。

最后要强调一点面试的过程中不要紧张,回答问题要直接明了,不要过于简略也不要画蛇添足。切忌面试的时候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印象中某次面试有一位同学,应该是非应届生还是“二战”的。在面试环节就总想把自己准备好的一些东西“展示”出来,而没有真正的去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结果情急之下完全是文不对题,后面越答越急躁,几乎全程没有回答正确任何一个专业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严重的是有可能因为复试过程中单科不及格而直接丧失录取资格的。如果遇到一个题目不会,应该及时的表明。这样老师的提问才有机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在面试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在一些明确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上犹豫纠结其实是浪费的自己的时间。进入到下一题目后,可能表现得比较好,能够更充分的展示自己的基础。这样最后综合评分也不会因为一两个小的知识点没有回答上来而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6. 复试被刷了怎么办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大部分院校复试依然采用的是“差额复试”方法,也就是说进入复试的人数和最终拟录取的人数是有差距的。换言之就是复试还是要淘汰掉一批同学。而淘汰的原则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成绩不够。最终录取时按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来排名后由高到低录取。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近几年复试的比重有所降低,但并不意味着复试对于排名完全没有影响。大家可以再看一下图一340-349分数段有接近30%的同学未出现在拟录取名单而320-329分数段有29%的同学被拟录取了,这就是复试的“逆袭”效果。

当然,如果初试成绩足够高,除非复试发挥极其失常才有可能导致不能被“拟录”。而这些“高分落榜”的情况中除了由于各种原因主动放弃之外,就是第二个淘汰原则:单科不及格。这种情况一般非常极端,因为复试时每个参与复试的老师时独立打分的。如果要差到复试单科平均分不及格,那只能是复试表现极为离谱。在线下复试的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是笔试成绩太差。而在面试环节中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是英语口语面试环节全程“拉垮”,无法进行任何一次正常的对话。或者是专业面试几乎没有回答对任何一个问题。

如果复试被刷,确实会比较尴尬。因为此时还是只能选择调剂。但由于此前的调剂已经进行了一轮了,很多调剂的机会已经错过了。所以复试被刷更多得就要考虑“二战”或者是春招就业了。

正是由于复试存在被刷的可能性,现在也有很多“挨边上线”的同学主动选择调剂。对于这种选择我不好评价,只能说这是一种选择吧。

7. 关于“二战”

随着现在考研的人越来越多加上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选择“二战”的人也多起来了。其实以前“二战”的人也不少,很多人都是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然后到学校里来上自习备考。随着疫情导致学校出入管理进入常态化,这种模式也很难进行下去了。于是现在又催生了很多专门为了备考而产生的营利性“自习教室”。

对于“二战”我了解不多,也不展开说了。只是想提醒一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离开了一个群体性的学习环境,要想继续保持很好的学习状态其实就非常难了。长期“孤军奋战”式的备考对于心里也是一个很长时间的折磨而且以后考研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的。所以个人建议还是应该积极的争取各种机会,力争能够顺利“上岸”。而不要总是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明年一定好好准备”。

8. 写给即将开始准备考研的同学

最后想给我校在备战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同学说几句话。

首先就是要戒骄戒躁、认真备考。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个话近几年都在讲,但是被我校同学听进去的很少。很多同学都怀着一种“本校优势”的奇怪心理在备考,很多人也被我校连续高涨的“深造率”所迷惑。由于近年来考研基数越来越大,社会行业对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考研成功的难度势必也会越来越大。

其次就是要功夫到家。忘记当年自己高数、概率考了90多分的“辉煌”,四六级一把过还500多分的“战绩”。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一个独立的考试,是考试就有它内在的备考逻辑。前人总结出的一些备考经验是有意义的。几轮复习法,该做到几轮就要做到。而不要自我心理安慰说“模拟题太偏”、“我基础比较好”而把该做的事情就放过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备考节奏。考研是一项“额外”的工作,它必然让准备考研的人在完成正常的学业之外有额外的负担。而学习如何去协调好这些工作,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去按部就班的完成既定任务,即是考研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课”。

考研是一场残酷的竞争,不可能每个人都尽如人意。所以最后预祝所有的同学都正常的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少留遗憾。

了解更多| 干货 | 资讯 | 趣闻

考研分数(考研分数线什么时候出)

Contact

北京考研中心大厦

Connect

Subscribe

最新考研资料,欢迎联系博主获取。

京ICP备14027590号